第836章 长弓锁阵


小说:贞观俗人  作者:木子蓝色
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! 贞观俗人 http://www.qiuxs.org/read/171712.html 全文阅读!求小说网,有求必应!
  俗话说北方擅骑南人擅舟。
  但是在岭南,尤其是在邕州以西的左溪句町一带,属于山地地区,虽说有左溪、南盘江等河,但这里的蛮子并不怎么擅长舟船,顶多是些沿江河的溪垌蛮会划划独木舟、小竹排而已。
  山地的特殊性,加上茶马商道的延伸,倒是让这些蛮子拥有不少马帮。句町蛮们甚至还拥有象军,骑兵也是有的。
  只是他们的骑兵跟中原的骑兵又不同,中原的骑兵的马那都是高头大马,好的战马主要是河套马、河西马,或者是突厥马、契丹马等,要不就是青海马,甚至是大宛马。
  中原的河北山西河西陇右朔方等地甚至是山东等地也是产马的,淮南山南剑南也产马,只是马就要差一些。
  但是这边蛮子们的马,多是本土马,这边独特的山间坝子地形,甚至是云贵高原山区的特殊气候,造就的是这边的马一般较为矮小,但耐力很好。
  比不上那些河西马河套马的爆发力冲击力,可体型小却也更适应险要的山地地形。
  号角声响起。
  句町蛮开始擂动着一面面铜鼓,做为早在先秦时代就掌握了高超铜冶技术的句町诸部,曾经也是云贵高原一霸的,他们的战鼓技术比起岭南的俚僚蛮子们的铜鼓还要发达。
  一面面大铜鼓花纹精美,有一些甚至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,能够说一声是传自很久很久很久以前,那上面精美的花纹甚至是他们那悠久的历史记录,只是早湮没在历史之中,好多人都看不懂了。
  一队又一队的句町骑和左溪骑在集结,向着三角洲杀来。
  还有更多的接到命令,从其它几处埋伏的地点坐船或木排过江而来。
  两蛮三万多人马埋伏此处,骑兵本来倒不少,最有威力的象兵没来,但轻骑却基本上都来了,只是先前分散于各处埋伏,之前也没料到秦琅识破埋伏后,不但不走还又敢上来。
  轻骑们错过了最佳的冲锋时间。
  不少骑兵们接到命令的时候,连鞍都没给马披上,都以为唐人不怕死过来,一会肯定是场正面硬战,而那的地形不适合骑兵。
  骑兵们等着看热闹呢,哪想到第一场让他们出战。
  动作快的已经翻身上马开始向唐骑冲去,动作慢的还在取鞍找马寻武器呢。
  那乱哄哄的样子,看的扶三直皱眉头。
  心中那股子不好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。
  而唐军这边。
  两翼各三十丈左右宽,不过二十来丈深的通道上,雨后湿滑而又泥泞,可大家却顾不得这些,都在淋着细雨拼命的备战。
  步兵们持长矛、重斧、刀牌建立起一条防线,后面是密集的弓弩手们,再后面是正在抢建的土墙、桩阵,再后面,则是在迅速搭建的简易箭塔。
  对于弓箭手来说,再简陋的箭塔,可只要有一定的高度,都能提升他们许多杀伤力,更不用说,箭塔上面还能用木板、盾牌等搭起防御护甲,为弓手们提供额外的保护。
  “三郎,要不你还是回到镇远号上指挥吧?”
  秦琅却不为所动。
  “打仗就是拼命,这个时候军旗立在此,将士们才能士气高涨。军旗在此,我却呆在江中船上,那谁还肯拼命?”
  秦琅看着面前已经匆匆搭起来的一座望楼,直接就往上爬。
  雨后湿滑的地面影响了蛮军轻骑,那些矮小的还没中原骡子大的战马,最搞山地行进,可此时也大大影响了速度。
  尤其是那片大塘四周还是沼泽地带,更加影响他们展开。
  第一批冲过来的也就是大约三五百骑,还得分成两面。
  “传令,弓弩手放近了射!”
  弓兵不擅近战,这是没错的,可弓兵其实在步兵当中,却能称的上是最强的兵种,不仅是他们的远程伤害高,而且也在于步兵中能当弓兵的,一般都是身体素质最强的。
  大唐有弓兵和弩兵,装备弓弩,为远程兵种。但若以为他们都是个子瘦小那就大错特错了,这年头,步弓手们普遍都用的硬长弓,府兵用弓标准最低八斗,还有一石和一石二。
  将领们甚至有用三石以上弓的。
  就算是最普通的八斗弓,开弓所需要的力气也是非常惊人的。
  唐代步兵弓用的是柘木长弓,一种以桑木、柘木制作而成的单体弓,这种弓不比骑兵所用的角弓,骑兵的角弓是以筋、角、竹、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复合弓,弓短劲足。
  而步兵长弓做为单体弓,一大特色就是弓休非常长,解下弦插在腰间弓袋里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挂了支陌刀。
  长弓解下弦后很直,有多直?
  就好像是一根扁担一样。
  这种单体弓,为了保证其强劲弓力射程,所以必须得很长很粗,而为了保持性能,平时不战斗时是要解开收藏的。
  长弓平时解弦放在弓韬里,用时挂弦战斗,这种弓中间厚,两头细小,威力恐怖。
  但长弓使用起来也不容易,这种单体弓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得力大。不比骑兵的角弓,因为是复合弓,弓体短小,甚至是反曲弓,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力气挽开。
  步兵长弓解掉弦平直了比个人还高,中间真的跟快跟扁担一样粗了,没有足够的力气根本拉不开,更别说射远了。
  所以在唐朝,一名步弓手,那绝对是步兵兵种里顶级素质的,一个个长的十分高大威武,而且膂力强劲。
  许多精锐步弓手,因为长期挽弓射箭,甚至会导致脊柱都侧弯了。
  当然,唐军也还有一种稍弓,是短弓。但这种不是专业弓手的弓,而是给其它兵种的步兵们装备用的,大唐府兵对弓的装备是最重视的,基本上做到人手一张弓,长矛手刀牌手都配弓,但他们的弓就不是步兵长弓,而是稍弓这种短小些的软弓了。
  十二卫对于府兵中步弓手的点选标准,是带甲射八斗弓,弩二石八斗为次,而带甲射一石弓,三石弩为中等,带甲射一石二斗弓,弩三石五斗为上等。
  不仅要能拉开规定的弓弩,而且还得带铠甲射,同时有射程和精度要求,如最低也要求带甲六十步射长垛箭,十箭得中六箭以上。
  虽然唐代计算弓力,用的是不带弦计力的方式,与明清时开始的上弦后计力的方式不同,但对于弓手的力气都是同样严格。
  按秦琅自己推算估测,唐代一石二的弓,大约跟后世的一百六十磅力是差不多的。
  到清朝时是力为单位,不再用石,武举考试要求射弓拉力为骑射三力,步射五力,其一弓力约为十二磅。骑射三力就是约三十六磅,步射五力就是六十磅。
  而一些精锐的侍卫、将校等则拉五到七八力不等。
  唐代步弓手的长弓,恰就是对力要求极高的。
  故此唐代弓手总在强调一句话,挽弓当挽强,用长弓,重力气。
  高大的长弓手们配上人高的长弓,再用上特制的破甲箭,能在六十步以内,直接一箭洞穿敌人的铠甲。
  而当成百上千的步兵长弓手齐射起来,再配上那些更强劲的弩,谁也挡不住。
 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,把法国那些板甲骑兵们吊打的英格兰长弓手们,他们的长弓其实平均拉力都在一百六十磅左右。
  这水平,其实跟唐朝府兵步兵长弓手差不多,甚至长弓的样式等都没太大区别。
  全是凭个人蛮勇的变态。
  这么强的步兵,当然不可能临阵只放三支箭就算了。
  临阵三发,那说的是其它兵种的步兵,如长矛手啊刀牌手等,他们配备的稍弓,在敌人冲阵前来个三连射,这时敌人冲近了,他们也就扔下弓各自操起本兵种的武器战斗了。
  而弓手与弩手在战斗时是合编的,呆在长矛手刀牌手等后面,一场战斗能射空两壶箭。
  甚至若是前面的兄弟们挡不住,他们还能操起步槊、长矛或是大刀上前近战,因为这些弓手们都太强,所以大唐给他们配备的副武器,一般都是步槊,或是大刀。
  甚至有些直接配上陌刀或重斧,充分发挥他们的超强武力。
  不但如此,甚至步弓手们基本上还都配甲,往往还配的是重甲,配轻甲的可不是弓手,而是弩手,他们比弓手差的远。
  当然,刀牌手们一般往往也配轻甲。
  大唐步兵长弓手们究竟有多恐怖?如果形像点说,射一石长弓,差不多就跟健身里做单臂俯身哑铃划船训练动作,用的还得是四十千克以上。
  同样主要是用背阔肌发力。
  可在健身房里,身体较强的人一般也只是用十五公斤一只的训练,女士甚至一般都只用三公斤的。
  四十公斤以上,试过的都知道恐怖。
  这就是大唐步兵长弓手们,一群这个时代里膂力最强的一批人。
  魏晋以来,胡风炽烈,尚武成风,大唐的两位皇帝都是数一数二的神射手,李渊曾经讨贼时连发七十余箭,神力了得。
  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大箭更是了得,他得四羽大箭,能够直接洞穿门板,南征北讨时,不止一次的用箭射杀敌方将校。
  还曾经让人带着他的四羽箭到突厥去,凭三支箭就能威吓住蠢蠢欲动的突厥人。
  左翼阵前。
  约三百蛮骑冲来,越靠越近。
  校尉张仁政持不慌不忙的从自己腰间豹皮弓韬里取出柘木长弓,又自胡禄里抽出射甲箭。
  “锁阵!”
  “长弓上弦!”
  :。:m.x
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!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http://www.qiuxs.org/read/171712.html ,欢迎收藏!求小说网,有求必应!